眼看2018年的World Cup开幕日逐渐逼近,各家体育彩票平台营运业者纷纷摩拳霍霍。是否曾经想过,为何体育彩票让彩民们无法自拔?在中国,体育彩票的销售额已余2000亿元。这只是官方统计合法彩票的销售额,地下营运的实际金额将更令人吃惊。
2013年有一篇关于体育彩票消费的研究,深刻点出它让人着迷的魔力何在。一一检视这些原因之后,我们发现这些要素如果能够妥善运用,将会是助长体育博彩营业绩效的有效良方。
1) 控制幻觉
体育竞猜的结果是可以预期的吗?其实更多的情况下是随机发生的,难以事先预期。然而,有些投注者们却认为自己具备控制输赢的技术,这种情况下,可以说他们已产生控制幻觉。当他们坚信自己的技术能够获胜,并且取得预期的成果,就会加深他们的控制幻觉。据研究发现,控制幻觉程度越高的人,对于购买彩票的频率、涉入度、金额的投入会越高。
2) 赌徒与热手谬误
掷铜板的时候,已经连续出现五次正面,下一次掷出之前,该押注哪一面呢?如果押正面,很可能是热手谬误;若是押反面,则有可能是赌徒谬误。为什么呢?尽管「连续出现六次正面」的机率是0.5的六次方,但「第六次出现正面」的机率,仍然是0.5。也就是说,铜板并不会因为前面已经出现五次正面,就自行决定下次一定要是正面或反面,他只能取决于机率而随机产生,而人们需要跳脱这种思维,才能摆脱这两种谬误。同理,当一支足球队正在连胜当中,他的下一场比赛就必定会赢或是输吗?显然需要考虑的面向是更多的。而那些沉迷此道的人们则不太认为。
3) 因果错觉
彩民们有时会将两个不相干联的事件视为因果关系。某人在某次投注前先求神拜佛甚至做了仪式祈祷,结果正好赢了,那么这个人在往后每次下注之前,一定会再做相同的事情。这样的案例即是属于因果错觉的知觉偏误,像这样的偏误层出不穷,例如有些人一定要指定的时间或地点进行投注,只因他们坚信这样能大幅提高他们获胜的机率。
4) 自我服务与事后聪明偏差
「获胜都是因为我的功劳,失败都是其他原因造成」,这种想法就是典型的自我服务偏差。参与博彩者容易将获胜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的知识、经验、钻研与判断成功;而失败时则把原因归咎于运气、低反水率,甚至怀疑暗箱操作等外在因素。
「我早应该料到…」则是事后聪明偏差者常见的说词。在得知事件结果之后,寻找各种理由辩护,藉以掩饰自己的决策失误,而这样类型的人会持续高估自己的预测与决策能力。这两种偏差都会让加深控制幻觉的程度。
5) 机率误差
大多数的民众,并不知道每次投注实际获胜的机率多少,每次进行投注时通常以直觉或经验进行决策。而人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特性,即低估高频率事件、高估低频率事件的情况。例如行车交通事故天天都有,人们却喜欢聚焦于久久一次的飞机失事。在博彩世界里亦然,每天都有无数个失败者,人们却只记得偶尔才有的幸运者。
6) 羊群行为
在之前的文章曾经提到羊群行为 (从众行为)。简单的说投注者会倾向于跟其他人的决策一致,当他们的决策与多数他人相同会感到安心;反之则会感到不安。因此,业者可以有效的运用投注者的羊群行为心态,引导他们走向对你有利的结果。
7) 中奖联想
90%以上的博彩参与者会产生中奖联想。他们会想象自己中奖后的情况、自己的心情以及该如何运用所获得的巨额奖金。根据研究结果显示,中奖联想可以强化投注意愿、减缓失败后的失落感。此外,中奖联想程度高的人,也容易高估获胜的机率,加深机率误差的影响。
8) 差点赢
差点赢是指一种接近成功的失败所产生遗憾与兴奋交织的心理状态,是激发人们继续投注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机制。这个心理机制过程有三个状态,分别是(1)接近胜利时产生强烈的兴奋感;(2)与大奖失之交臂,感到极度的遗憾;(3)认为距离获胜已然不远,需要再接再厉。这样的过程将会对持续投注的行为产生相当大的激励程度。
9) 沉没成本效应
之前已投入大量的金钱、时间与努力,你舍得放弃吗?沉没成本效应意指,人们若对于一个项目投入了大量成本,将无法轻易抽离,并且会倾向于继续投入,直到有所收获。在彩票的消费中,沉没成本效应有两个面向,其一是,当前期投入的金额越来越多,投注者会继续投注以企求翻本;其二则是,当投注者长期投入某一个结果而未有收获,会因为害怕该结果会在自己放弃之后胜利,因而死守不放。运用沉没成本效应来影响投注者,是与获利至关重要的要点!当投注者被深度套牢时,若无法摆脱这个效应,他的亏损将会越来越大。
上述的要素,其实不仅止于体育博彩,在博彩业的任何方面几乎通用。想要知道如何具体应用这些要素,我们下一篇文章中为您揭晓,敬请拭目以待!
参考来源: 王斌, 叶绿, 马红宇, 史文文, 李娜,2013,体育彩票消费中问题博彩的认知偏差研究述,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28卷第3期